亚特兰大号
L'Atalante
- 别名:驳船亚特兰大号 / 驳船阿塔朗特号
- 主演:迪塔·帕尔洛,让·达斯特,吉勒·马加里蒂斯
- 其他:1934年 / 8.1分 / 法国 / 剧情 , 爱情
- 点播
- 简介
- 评论
迅雷下载地址
magnet:?xt=urn:btih:c3a79b0cf2f74d608594003d219e9e8833190beb
- 类型:
剧情
- 年代:
1934
- 地区:
法国
- 主演:
迪塔·帕尔洛,让·达斯特,吉勒·马加里蒂斯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故事从一场婚礼开始,驳船亚特兰大号的船长迎娶了漂亮的乡下姑娘朱丽叶。婚后,朱丽叶开始了全新的船上生活。一开始她对船上生活感到新鲜有趣,和丈夫的相处也甜甜蜜蜜,然而很快她便厌倦了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渐渐地向往起大城市巴黎的热闹繁华。船长为了满足朱丽叶,将亚特兰大号开往巴黎。 然而期间发生种种波折,导致船长迟迟没有带朱丽叶去巴黎,二人的矛盾日渐加深。不久,朱丽叶悄悄离开了亚特兰大号,独自去了巴黎,船长得知后生气地驾船而去。分开后船长对朱丽叶无限思念,终日神不守舍。孤零零一人流落在巴黎的朱丽叶,最终会选择留在灯红酒绿的巴黎,还是回到亚特兰大号上,回到深爱自己的丈夫身边?
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您在此页面没有看到播放地址,说明当前资源只支持在电脑上播放,请用电脑访问当前页面。
上林苑 2011-01-19
有些镜头拍的是很漂亮,其他没看出来什么。不解之下学习**影评,诗意来诗意去,越发的不懂了
一只麦麦 2011-06-30
诗意现实主义杰作,让维果唯一一部长片,人物立体情感自然,至今看来亦亲切无比。喜欢朱尔斯大叔,平日里疯癫调皮令人快乐,****又能识大体挽危局。曾拍出过《尼斯印象》《*行零分》的维果29岁便英年早逝,如果他能活到新浪潮,继续发扬现实或超现实禀赋,影坛不知又会是怎一番景象…扼腕长叹
峰峰峰峰 2014-02-11
也许灵魂是液态的,它存储在身体之中,因生活与身体外壳的摩擦而动荡、颤抖,并时刻有可能渗透到生活之中。真实属于对这一种摩擦的描述,而诗意则正来自于这一种颤抖。
蘇小北 2012-02-06
1. 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關於**、妒忌和相思,**抵擋不了繁華的誘惑,男人抗拒不了嫉恨的折磨,賭氣宣告著一種懲戒,卻無形中營造一種被動處境;2. 你潛入水中,睜著雙眼,就會看到你的心愛自人;3.霧霾,行船,男人意念的撫摸,鏡頭的切換,意境杳杳。
喻鸣 2018-04-06
让·维果的英年遗作,写实未走向底层苦难展示,而是诗意地展现工人的乐观与浪漫。亚特兰大号犹如乌托邦与现实之间的结界,蛰居是拥挤破落但温暖友爱,上岸是新奇纷繁却冷漠凶险,朱尔斯的即兴发挥将粗粝邋遢、癫狂纯真的大副演活了。水下看见爱人的叠印、心灵在梦中相会的蒙太奇在当时可谓很先锋了。
冰红深蓝 2016-02-14
第二遍听的是英文评论音轨,详情见我的长影评!1.让·维果唯一长片,诗意现实主义经典。2.维果坚持实景拍摄,寒冷与压力最终导致他的病故。3.神奇的房间,肚脐抽雪茄,转唱盘与手风琴。4.水中看到心爱的人,天使般的叠影。5.交叉剪辑的梦中**实为独特至极的**场景,兀想及[砂之女]。(9.0/10)
欢乐** 2015-01-23
重看@中华艺术宫;甲板Vs舱内,水上Vs陆地,乡村Vs城市,空间的拓展,时间的绵延;雾中风景一段最具诗意现实主义特征,自然**下的水上风情真美,比起城市的淡漠、孤苦、凶险,亚特兰大号是温暖归宿的象征;回归那段蒙太奇真好;不乏幽默,兼具自省,哎,早逝的天才。
胤祥 2010-12-05
奥塔·埃索里亚尼心中的挚爱,电影事业的开始。此片重叠着让维果的悲剧和传奇。诗意现实主义影片。本片出色的是音乐的使用,声画关系(不过白天黑夜的时间稍有些乱)。老水手的形象写得很到位,而船长夫妇有些单薄。据说让维果的语言乱且不成熟是因为他是业余的而不是科班或者学徒制出来的电影
奥兰少 2021-03-22
1.电影11'04''的亲亲,是观影记忆中最甜蜜的一吻。2.在水里睁开眼睛,你就能看到心爱之人的脸。3.似乎所有男人都对女主充满**的**,像是男主因爱情和控制欲而扭曲过的视角。4.船上生活简朴单调邋遢,是男人更习惯的生活方式,而女孩需要生活中游一些新奇浪漫的部分。所以她会为朱尔特大叔的奇异小屋吸引,也目眩于巴黎的魔术和展示橱窗。5.失而复得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了。6.让·维果是天才。
JeanChristophe 2020-04-05
除去剪辑之外,《亚特兰大号》最大的秘密在它的声音.让维果显然没有摆脱默片式的声音设计思路,但这反倒成就一种独特的风格:对白、配乐、环境音效是平等但不并列的元素,它们有主次地分别充当默片中音乐的功能――在有对白时抹去其他声音,当配乐响起时让对话消隐,如此等等,其组织方式不是复调的而是主调的,于是米歇尔西蒙把玩唱片的段落便成为两种声音元素彼此欺骗与争夺一首协奏曲的主奏权的玩笑,实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