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零年
Germania anno zero
- 别名:德国零年(台) / Germany Year Zero
- 主演:埃德蒙·默施克,恩斯特·皮茨肖,英格特劳德·欣策
- 其他:1948年 / 8.4分 / 意大利,法国 / 剧情 , 战争
- 点播
- 简介
- 评论
- 类型:
剧情
- 年代:
1948
- 地区:
意大利,法国
- 主演:
埃德蒙·默施克,恩斯特·皮茨肖,英格特劳德·欣策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影片主要讲述战争给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战争不仅使人民陷入饥饿贫困,还是儿童的心理产生畸形。影片中的主角是个儿童,他把他那卧床不起、患有心脏病的父亲毒死,因为他认为父亲对社会豪无用处。事后,他又因内心不安而**。影片表面上把这个儿童产生杀父和**的心理归咎于一个老师的教育错误,实际上则是在揭露德国的**主义,认为他们才是这一切罪恶的根源。
德意志零年影片评价
有很多孩子都像埃德蒙多。看到这个场面时,我立刻想到了穆谢特(Mouchette),布莱松(Robert Bresson)的穆谢特,只因为那是个女孩。埃德蒙多的**成了一个标本。他躺在地上,那里是房间的最低处,他也是家庭里地位最低的,低到连身份都没有。
贴地生存就是**求生的方式,不能再低了,因为地面以下就是坟墓。
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您在此页面没有看到播放地址,说明当前资源只支持在电脑上播放,请用电脑访问当前页面。
圆首的秘书 2019-03-09
第一反应不是好看、真实,而是珍贵:这是一种只有实景拍摄才能带来的震撼,这种粗糙的、满目疮痍的质感是绝对生造不出来的。换言之,观众观看的不再是电影,而是***的“存在”。因此,与其说罗西里尼是电影的造梦者,不如说他是噩梦的记录者。 后半部分孩子在倾圮的城市景观中游走,甚至已经超出了新现实主义的范畴:那种内心的、纠结的、非理性的冲动和游走,是多么现代、多么安东尼奥尼啊。而这绝不是一种风格;它是一种深深植根在战争**中的、关于人的巨大的危机。
秦诺诺 2012-03-03
1946年8月罗西里尼九岁的儿子猝然离世,几近崩溃的罗西里尼将所有的悲痛都融化在了这部德意志零年中,在小主人公的身上似乎就能看到罗西里尼儿子的影子。战争不管是对受害国还是发起国伤害都是深重的而战争对孩子的伤害更是重中之重。罗西里尼曾经说不相信上帝但是为何他的电影中处处有上帝的影子呢?
胤祥 2011-06-23
CC版,德语原音,意语版开头有一段“中心思想思想”。此片意大利味道主要来自音乐。**恋童,少年虽然做了可怕的事情但是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仍然是个孩子。运动镜头很流畅。新现实主义名作,环境着实地在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卖唱片的时候**里忽然响起***的演讲,那一分钟真是神来之笔。
神仙鱼 2019-03-09
跟着罗西里尼的镜头走观战后真实的柏林,一片**。开场就在面对用电超标的问题,「**」除了是对生活物质贫瘠艰辛的直接描写外,也是喻指光明未至阴影仍在。断壁残垣中响起***的回魂之声,听得人毛骨悚然,更可怕的是**的幽灵真的得到了召唤,还附身于纯洁良善少年。教堂的福音从天而降,悲悯的俯视这片苦难的土地。
冰红深蓝 2016-06-06
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终篇。以儿童悲剧传递反战反**思想。剪辑连贯,运动长镜流畅,战后百姓残酷艰辛的生存环境令人唏嘘不已。**弱肉强食却心口不一的老师正是受**思想荼**不自觉民众的代表。***回魂般的演讲,小男孩在槽钢上最后一次玩滑梯,纵身跃下,上升镜头呈现**同开篇。(8.5/10)
マ*ハラ 2019-03-09
#A# 新现实主义的另一面-独特的观察点、真实的德国**,元首的演讲如幽灵一般飘荡在上空(真是昭然若揭);弑父、告解、**的同时发生比任何残酷的战争场景都更惊人,而弑父后不被接纳的独自游荡(同时也是孩子心性最少的流露)也比任何控诉都更有力(尤其是背对教堂走开和玩具**);不安的配乐游走全片,一场事先宣扬的悲剧。
如 2015-03-13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到整个观影过程,我都处在overwhelming的状态:因为完全**的柏林太壮烈壮观壮...美...The **** of Ruin, Ruin in The Hearts...本片的**可以和The Third Man和Grey Gardens比较阅读。埃孟德快让姐姐抱抱555...都是那个老师(指代什么肯定又要在阅读材料中被大力讨论了)的错555...
风雨骑老师 2011-04-14
比起意大利,战后德国的社会问题恐怕更加严重,除了化作**的城市,衰退的经济,**主义仍然像梦魇一样缠绕在德国人民心中。那些镜头看上去冰冷甚至触目惊心,战争摧毁的不只是物质家园,更是心灵净土。
Riobluemoon 2013-08-08
8分。真是好沉重的片子。战争对战败国而言,除了物质及**上的损失外,延续更久的,往往是精神上的失落感。当原有捍卫的,保护的,崇拜的一切都失去的时候,人总是要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当管风琴想起,人们凝望着已成**的教堂,那一刻,仿佛就是永恒。。。
JeanChristophe 2019-08-03
四星半. 作为始终被是本身牵连在场的此是,人的形象永远为全部是者所关联;因此,现实主义作品势必首先要将环境归为人的环境,才能将人还原为环境中的人. 罗西里尼的三部曲不断简化故事情节而持续增加场景内的随机因素和生活化的无关细节,以人的自然属性消解角色的隐喻功能;本作中实在的诸人物乃是(双关意义上的)临时演员(Extras),亦即"多余的人"――而影片对设计痕迹和先行概念的去除越是彻底,或曰越使人显现为人本身,这功用主义视角下的"多余"也就越发显出荒谬来;结尾的游荡则明白地面向现代电影,朝着真实的无意义,一路走向1960年的安东尼奥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