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
Brecht
- 主演: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汤姆·希林,阿黛拉·诺豪瑟
- 其他:2019年 / 7.7分 / 德国,奥地利 / 剧情 , 传记
- 点播
- 简介
- 评论
- 云播TP
- 支持手机,可直接点击观看
迅雷下载地址
【瓜子资源】暂时没有下载资源,请您继续关注!
- 类型:
剧情
- 年代:
2019
- 地区:
德国,奥地利
- 主演:
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汤姆·希林,阿黛拉·诺豪瑟
剧情简介:
布莱希特原名:Brecht,
Bertolt Brecht, a theatre revolutionary, poet of the state, outsider, looks back on his life in 1956, the year of his death, in East Berlin: from provocations in the Augsburg of the First World War, to the early poetic and amorous height flights in Munich and Berlin in the 1920s, his escape from Hitler and US exile, followed by his later years caught in a dilemma between timele...
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您在此页面没有看到播放地址,说明当前资源只支持在电脑上播放,请用电脑访问当前页面。
咯咯精 2019-02-09
Brecht geht vor Recht! *** Schilling是要把二战后柏林重要文艺人士都演过去吗?但是这个电视剧比Werk Ohne Autor像电影多了hhhh 难忘初恋表白”du bist jetzt Bi”把我和*哥笑劈叉
海盐汽水 2022-01-27
和布莱希特自己的理念一样,一种剥离感和第四堵墙。看这部片子,观众确实知道那个GAP。第一次知道,原来写出大胆妈妈和四川好人的布莱希特**运这么粗😂……回头把高加索灰阑记给补了。ps为了希林小天使看的这部电影,啊,他真的三十大几了还这么好看,不知道下一部会接什么新电影呢……真的如某条评论所说,该演的站前战后德国作家画家戏剧家士兵都演了哈哈哈
小易甫 2019-02-10
对布莱希特了解并不多,所以真的是因为汤姆·希林的首映才凑个热闹,虽然对后者也没多少感想。
Axel Schilling 2021-10-26
在长时间不看德国电影之后 猛然看三个小时真心觉得德国电影是洗尽铅华的存在 我仿佛度过了一生 结束的一刹那顿时泪流满面 … **奇才的一生 看完之后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上一部给我如此感觉的同类型电影是玫瑰人生) 好纯粹的传记电影 … 汤姆希林简直全世界少年感典范男演员,36岁可以把20岁少年全方位表现得毫无违和感(或许他60岁还可以演少年)
时影 2020-10-09
对布莱希特并不了解,但是这种形式的传记片还是第一次看到,演员的演绎结合对布莱希特亲朋好友的采访实录,再加上当时的影像资料和书信来往,很有意思,对想了解布莱希特生平的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一部分的布莱希特简直是个**才子,汤姆希林演绎的太棒了,感觉摄影师对他格外偏心,拍摄的太好看了吧!
空气 2022-10-27
布莱希特本人比电影有意思,他和中国文化居然也这么深,看家里挂着中国画,好像还有一个孔子画像。有空得好好了解一下这个人,之前只知道 陌生化理论,顺便一提的是他的《四川好人》,不知道某个人的电影名字是不是模仿了
**片子 2023-07-23
纪录片 和戏剧 的传记形式 照片 采访对比戏剧情节**
将心堂 2024-08-24
传记电影的重点是他如何变成他,这一点这部电影做到了。而且诚实,布莱希特的狂妄、野心和所谓渣男本色。真正好的传记电影不是写伟人名人,而是关于人。
_kevvv 2020-05-21
第一段和第二段,虽然时过境迁的沧桑与沉重丝毫未有掩饰,但是电影的表达一如既往,不让任何别样情绪喧宾夺主的同时,利用虚构的、非虚构的情节或者讲述,给布莱希特两段人生上了色,填了边边角角。无论是休闲西装呢裤子在声色里驰骋的纨绔,还是借一句评价他人的proletarian pighead所被嘲讽的顽固,又或者是他生命中近乎不能被概括的种种际遇与承受,场场别离与复识,都让人看见布莱希特作为人的多彩和黯淡。那个湖畔漫不经心打趣着刮胡子,时不时对唱片机里的古典音乐嗤之以鼻,但又能随时起舞的大男孩,慢慢地为一处剧院拼死拼活,为一隅留存精神的角落呕心沥血,历史就此碾过。汤姆希林像是要演遍德国的文化名家,还蛮欣*。片子里面好些场景,真的如照片般留存了历史的片刻风味,思绪一下子抛开,忽远忽近。
羊香鱼有有 2019-04-29
上半场是一个片叶不沾身的浪荡才子故事,资料基本作主观镜的外景呈现;下半场被连绵不绝的采访裁得碎,感觉光顾着摆盘没炒熟。弹吉他、双人对话和审视排演的很多镜头很感性,就算是跟美女同框,打光、构图和烟也在引导观众看希林,感受到摄影师浓浓的爱了,这种情绪和美感下半场就很少,下半场就算特写,眼神也时常被镜框挡住,帽子常年投脸部阴影三角,基本无情绪,难道是因为其后期DDR政治理念特意不为观众营造认同?Kätte那里倒让人觉得轻盈美。游乐园悠悠船拍青春爱情大赞,主观镜荡到天是兴奋,渐停拉远是恬静幸福。与剧场主人探索剧本 + 被打字员粗暴**,平行剪在一起**澎湃。Mack the Knife 原来是Brecht写的呀!柏林电影博物馆。